因應挑戰 農業金庫秀金融科技
中央研究院16日發布《農業政策建議書2.0》,有關「農村金融」 問題獨立章節分析,點出農業金庫與農漁會面臨當代金融趨勢與科技 挑戰,經營獲利無法跟上銀行業,及農業保險推動須有完整配套,須 建立科學基礎取代天然災害救助,方能建置健康的農業金融體系,讓 外界首度看到學術研究前瞻現代社會的責任心。 建議書指出,過去農業金融著重於生產糧食的一級產業資金供給, 對農業資金的挹注具有重要功能。在新農業政策下,需有資金供給的 規劃用於扶持專業與新進農民、開創農業的六級產業化、發展智慧農 業、 加速農村社區產業活化與聚落農企業等所需,農業金庫與農漁 會信用部如何因應與調配,是當前與未來的重大挑戰。 中研院統計,目前農漁會設有信用部311間、分支機構857間,合計 1,168間,對農業金融扮演極重要的角色。中研院指出,除了前述資 金供給對象面臨現代變化,例如如何融資與輔導農企業?面對高齡化 、少子化, 如何扶持青農及二代農家的傳承?此外,隨著金融科技 的發展,數位金融模式逐漸顛覆傳統金融業務,農漁會信用部應善用 金融科技,服務青農與新農,以吸引年輕世代會員。 現行《農業金融法》下,農委會農業金融局肩負農業金融監理一元 化;全國農業金庫為實務上農漁會網絡的核心。全國農業金庫說明, 去年10月底起新個人網路銀行與行動網銀APP同步上線,為農業金融 體系的科技數位轉型;為強化資訊安全防護也投入符合銀行公會「電 子銀行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」,預計6月底取得個人網路銀行的IS O 27001資訊安全系統國際認證。未來農業金庫企業金融網路銀行系 統,將拓展至子公司農金資訊公司所屬會員農漁會及企業戶,提升資 金管理效率。 至於農業保險部分,中研院認為,在目前農業保險架構下,應關注 的議題包括,農業保險險種與類型的多元化,農業保險與現金救助的 抵換,農業保險基金運作與再保險制度的完備,還有配合未來的產業 政策,考量重要農產品的強制投保對象和機制。保險商品具有科學依 據的「天氣指數型農業保險」,可化解傳統農業保險面臨農損勘災成 本和道德風險等困境。